“TikTok难民”涌入小红书后,多款语言学习软件发现:学习中文的用户激增
TikTok在美国面临封禁,许多美国人“转战”小红书,而为了在这款中国应用程序上方便交流,弥合其中的语言障碍,自称是“TikTok难民”的他们似乎开始学习起中文。
TikTok在美国面临封禁,许多美国人“转战”小红书,而为了在这款中国应用程序上方便交流,弥合其中的语言障碍,自称是“TikTok难民”的他们似乎开始学习起中文。
这两天,大批美国网友涌入中文社交平台——小红书,他们因为TikTok禁令而自称为“TikTok refugee(难民)”,喜气洋洋地进驻“新家”,小心翼翼地和中国网民打招呼。
TikTok预计在本周日在美国被封禁,大量TikTok的用户,涌入另一个中国APP小红书。从目前的下载数据看,小红书在美国应该每天有百万级别的新增用户,在美国的日活跃用户也应该达到了500万量级。
TikTok在美国面临关停困境引发广泛关注,大量担心无家可归的美国网民涌入中国社交平台小红书,并自称“TikTok refugee”( TikTok难民)。一些IP定位在美国的用户对中新网记者表示,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封禁TikTok,实则意在控制言论自由
2024年4月24日,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一项国会通过的法案,要求TikTok(也称抖音国际版)母公司字节跳动在270天内将TikTok出售给非中国企业,否则这款应用程序将在美国被禁用。也就是说,2025年1月19日,TikTok或将面临全面禁令。
在互联网的无垠天地里,社交媒体平台宛如一扇扇连接世界的窗。近期,小红书这一以时尚、生活分享著称的平台,意外迎来了一场“美式风暴”——数百万美国用户的涌入,如石子投入平静湖面,激起层层涟漪,瞬间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,也引发了诸多值得深入剖析的社会思考。
最近,小红书上出现了一群特殊的用户——自称“TikTok难民”的美国网友。这一现象迅速引发热议,截至1月15日,小红书话题“tiktokrefugee”浏览量超4亿,讨论量超800万。到了1月17日,“Tiktok难民”话题点击量更是突破8.7亿次,发帖量超过
小红书这几天接受TikTok难民的事沸沸扬扬,可为什么是小红书而不是其他的?本文将探讨小红书如何凭借其独特的运营和用户基础,成功吸引了这些“TikTok难民”,并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增长逻辑和潜在影响。
2025年1月14日,社交媒体小红书在美区 App Store 的免费排行榜上荣登第一,紧随其后是字节跳动的 Lemon8,号称“海外版小红书”。
一打开首页,满屏的英文帖子,一半都是说着英语的老外。而且他们的IP还清一色显示来自美国,这是咋回事?
这两天,大批美国网友涌入中文社交平台——小红书,他们因为TikTok禁令而自称为“TikTok refugee(难民)”,喜气洋洋地进驻“新家”,小心翼翼地和中国网民打招呼。
这几天,小红书突然涌入大量美国网友,这群自称“TikTok难民”的用户中,除了美国网红、普通博主,甚至不乏名人明星,比如哈登、韦德、“马克沃克伯格”等,一时间鱼龙混杂、真假难辨、热闹非凡。
TikTok和它的1.7亿美区用户何去何从,是过去一年的文化和政治焦点。上周五,美国最高法院就《保护美国人免受外国对手控制应用程序法案》进行辩论,探寻言论自由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微妙界限。该法案一旦实施,TikTok将于1月19日停止在美国的运营。前景并不乐观,字
随着TikTok在美国面临的禁令日益逼近,一群美国用户自称“TikTok难民”,开始大规模迁移至另一社交平台——小红书。这一趋势不仅显著提升了小红书在美国市场的知名度,更推动了其在苹果应用商店的下载量飙升,使其迅速登顶下载榜。
一夜之间,小红书成了中外网友玩梗的焦点。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品牌们下场玩梗抢流量。
那么为什么“TikTok难民”相中了小红书,却没有相中快手、B站、知乎和微博等其他平台呢?像今天的微博是从美国的博客而来,为什么“TikTok难民”没有首先相中自己老东家的衍生产品呢?底层逻辑在哪里呢?
“在TikTok上,有几个迅速传播的视频告诉民众,这(指‘小红书’)是‘中国的TikTok’。”自我介绍为老师的美国用户Olivia(化名)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如是表示。
前几天还充斥着武康路豪车炸街,这两天变成了一堆外国人的真实“大头”,热情地来交朋友。
近日,大量反对TikTok禁令、自称是“TikTok难民”的美国网民“投奔”至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,该平台也在一夜之间迎来“泼天流量”。除了“解锁"中美网友跨境文化互动之外,这一事件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蕴藏着哪些商机?艾媒咨询集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,Ti
1月14日当天,小红书登顶苹果应用商店(App Store)美国地区免费应用下载总榜。任谁都不会想到,这款以中文为主的app会在一个以英文为主的国度里走红。